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大医人|田晔:“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次数:

西北大学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质量为本、师资为基,积极育引医学高层次人才,以超常规思维、超常规方式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医学人才教育梯队;秉持医学人才培养“早科研、早临床、早早临床”理念,推进“医学+”学科融合,积极探索具有西北大学特色的“新医学、新医科、新医模”办学之路。

为弘扬“医人报国,精诚济世”院训精神,鼓舞西大医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激励医学学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医学院特别推出“西大医人”栏目,讲述西北大学医学院各领域医学才俊百炼成钢、精诚行医的成长故事,展示他们执着探索、开拓创新取得的学术成就,深耕医学教育,涵养医术医德。

田晔,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医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延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政协委员,首届“西安之星”。曾在德国洪堡大学夏洛蒂医学院进修学习。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田晔教授始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逐步积累。多年的学习实践使田晔教授成为神经内科领域的学术精英,帮助许多患者重获健康。

开展颅内血肿等微创手术近三十年疗效显著

1994年秋,一名出血量高达100ml的老人半夜被送来医院抢救,病人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家属请求田晔教授为老人实施微创手术以延长患者生命,使在外工作的子女有机会见老人最后一面。面对特殊情况,田晔教授亲自为患者实施了颅内血肿抽吸术,手术顺利,最大限度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满足了家属的心愿。

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rt-PA静脉溶栓疗

2001年,田晔教授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rt-PA溶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疗法溶栓效果显著,出血几率小,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点。田晔教授亦因此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常赴省内医院会诊并多次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省内最早开设神经疾病重病监护病房(N-ICU)

为了满足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需要,2003年,在田晔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开设了陕西省市级医院唯一的神内重病监护室,设备先进,抢救成功率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重症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症、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脊髓炎、病毒性脑炎、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诊断国内第一例桥本氏脑病

2005年,一名特殊患者来科室就诊,这名50多岁的男性患者每过4、5个月就会昏睡4—7天,过后清醒继续上班,在七、八家医院看过病都没有得到确诊。田晔教授敏锐的感觉到此病并不简单,通过对患者检查结果的详细分析和查阅国外文献得出结论,该患者患了非常罕见的桥本氏脑病。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很快消除。此例桥本氏脑病的确诊在国内尚属首例,并在《中华神经科杂志》杂志上发表。

在西安地区率先诊断线粒体脑肌病MELAS

2006年,一位患者已两次发生“脑血管病”,且部位不一,不符合颅内血管分布,病人全身无力、极易疲劳,田晔教授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通过肌肉病理学诊断,最终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经针对性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成为西北地区首例确诊的线粒体脑肌病MELAS。

准确诊断西北首个基因确诊的CADASIL病例家系

2007年初,一名60多岁的女患者来医院就诊,田晔教授根据其家族史、反复脑梗死、进行性加重的认知障碍、缺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典型影像学改变,初步锁定该患者可能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田晔教授及常明则医生对患者进行皮肤活检,电镜检查证实典型小血管壁内嗜锇颗粒(GOM)沉积,并对家系中多个成员进行基因检测,证实为Notch3基因突变,最终诊断西北地区首个病例及基因确诊的CADASIL病例家系,该家系资料论文发表在MEDLINE收录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在从医生涯中,田晔教授从来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探索和积累,他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级部门表彰。2009年,田晔教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陕西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并颁发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荣获首届“西安之星”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奖。